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驴的国家之一,已有多年的养驴历史,不但驴饲养居世界首位,而且驴种资源十分丰富。熟悉我国驴种资源及其特征,对于发展养驴生产,更好地开发、利用驴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驴品种资源的调查始于20世纪40年代,且均由各省(区)行政单位和科技人员单独进行,所以为各省(区)公认的品种,多是以省(区)内的产地名称命名的驴品种。它们之间既各有特点,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为了各地专业户、农民能选择适合本地饲养的驴品种,随后将我国驴的主要类型及其主要品种按产区、环境条件、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内容进行介绍。 我国驴种根据其体型、外形结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等,可大致分为大型驴、中型驴和小型驴三个类型。 1.小型驴 小型驴即平常所说的小毛驴。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体型最小,平均体高均在厘米以下,体重约千克。所有产驴地区,几乎都有小毛驴的分布,但它主要产于新疆、甘肃、青海等高原荒漠地区和长城内外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内地山区和江淮平原也有少量毛驴。因此,各省区对当地毛驴都有其地方名称,如新疆驴、凉州驴、川驴、滇驴、陕北滚沙驴、太行驴、库仑驴、徐海毛驴及淮北灰驴。其中以川、滇毛驴最小,平均体高不到l米,体重约千克。小型驴产区除内地农区外,一般产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较差,驴的饲养管理粗放,饲养水平低,实行放牧或半舍饲,基本不喂料,多行自然交配,人工选育很差。因而个体小,毛色比较复杂,但以灰色、黄褐色为主,兼有背线、鹰膀等特征。该类型驴体格虽小,富持久力,适应性好,遗传性很强。 2.中型驴 该类型的驴,体高为-厘米,平均体重千克左右。数量较大型驴多。其体型结构较好,介于大、小型之间。毛色比较单纯,多为粉黑色,主要分布在华北北部的黄土高原和河南省的农业区。这些产区过去多为杂粮产地,社会经济条件和饲养水平较小型驴产区有显著改善。驴的数量多,密度大,民间比较重视公驴的选育,且多从大型驴产区购人种公驴与当地小型驴相配,经长期选育而成。 3.大型驴 这是我国驴中体型最大的一个类型,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发达农业区,如关中平原、晋南盆地、冀鲁平原等。这些产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农业生产条件好,粮棉单产高,社会经济发达。不仅有丰富的农副产品作为饲料,还有种植苜蓿喂畜的习惯。农民以驴作为主要役畜,富有饲养经验。全年实行舍饲喂养。喂养精心,搭配花草喂驴、全年补饲精料,又重视选种选配,因而形成体型高大的大型驴。平均体高厘米以上,体重千克左右,结构良好,毛色纯正,以黑三粉驴为主,杂色毛较少。除役用外,常提供各地作为繁殖大型骡的种畜。关中、晋南和晋北、冀鲁滨海地区,历史上早已因产大型驴而著称。 “品种”是近代畜牧学上的名词,是指一个来源相同,有共同特征、特性和生产性能,并能遗传的一种家畜群体,其数量要求因畜种而异,大家畜至少在头以上。按其选育程度可分为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还有过渡品种。地方品种的形成和类型一样,多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由劳动人民长期选育而形成的。 我国各驴种特别是大、中型驴种的形成和类型一样,是生态环境和人工选择综合影响的结果,就选育程度来讲,大型驴品种的人工选育程度要高得多。各大、中型驴种的形成过程,有以下几个共同因素: (1)生产需要决定驴的选育方向驴具有乘挽驮兼用的生产性能。在以畜力为动力的历史时期,驴能适应各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各方面需要。但平原、山区对驴的选育方向要求有所不同。陕西关中、鲁北平原和晋南盆地等发达农区,土壤黏重,要求深耕细作,体大力强及挽速兼备的驴、骡方能胜任,加之滨海地区运盐、晋南地区运盐运煤的需要,都需要大型驴。而山区丘陵地薄,道路崎呕,需要体小、灵活、善爬山越岭的小型驴。这就决定了驴的选育方向,即平原多产大型驴,而山区多养小型驴。 (2)饲养条件是形成驴种的物质基础凡关中、晋南和滨海等大型驴种产区,都是著名稳定的棉粮产区,有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实行舍饲喂养,调制花草花料,冬喂谷草,夏喂苜蓿,喂饮定时),能满足大型驴发育的营养需要。 (3)当地群众有丰富的选育经验,重视选种选配工作大型驴产区都有悠久的养畜历史,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一套丰富的选育经验,如各产地普遍流行的选驴要“两石(两个睾丸要大而匀称)四斗(四蹄如斗)和八升(公驴连叫八声)”的农谚。山东、河南产驴区群众强调:驴要骨骼结实(骨头要圆细而坚实,头方正),虎颈,出胸露膀,直腿,四蹄两行,两截子腿(前膊要长),波罗盖(前膝)要大,盆子骨(飞节)要强,“葫芦头”(球节)要团,蹄寸子(系部)要短,蹄如木碗等,这抓住了驴的选种要点,符合良种鉴定要求。过去驴的选种多由祖传的专业户负责,惯用集市、庙会展示种驴,俗称“亮杖”。各养母驴户,为发情母驴挑选好公驴配种。这种群选群育的方式,对地方良种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4)有一个良种繁育的基地在过去交通不使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或几个县,受自然屏障(如山脉河流)的限制,往往成为一个相对闭锁的社会环境,人畜的流动范围较小,一个或几个县因驴群密度大,母畜和公畜质量特别好,从而自然形成了一个良种的选育中心,即中心产区,如陕西关中的武功、扶风、兴平、礼泉,陕西广灵、晋南的夏县、闻喜,山东的无棣、庆云,河南的淮阳、泌阳,都成为公认的有关地方良种驴的中心产区。这些中心产区对于保种和发展驴群的整齐度,起了很大作用。 20世纪50年代以来,陕西扶风,山西夏县、广灵,山东无棣、庆云,河南泌阳先后建立了种驴场,就地选择优良个体,组成育种核心群,开展有计划的本品种选育工作,并在产区各县、区建立配种站,利用优良公驴为其他驴配种改良,从而形成了一套良种繁育体系,原有各地良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推广优良公驴到其他省、区,发挥改良和繁殖优质驴的作用。 黑毛驴研究院赞赏 长按哪里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北京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