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介绍宁津临邑武城庆云深化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情况 党建引领走出强村共富路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董天力)9月6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化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宁津县、临邑县、武城县、庆云县分别介绍了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情况。 宁津县积极探索“飞地”模式,通过将农村腾退的建设用地在镇域内有偿调剂使用,打破党建共同体发展瓶颈,激活发展动能,实现“一子落而全盘活”。该县将柴胡店镇王世英党建共同体作为全县首个试点先行先试,王世英党建共同体由王世英村、张蜚村等11个行政村组成,区域内入驻多家企业。依据规定,宁津县把王世英村的54亩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五谷食尚公司,使投资5亿元的五谷食尚扩建项目成功落地,吸纳共同体内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每年可为镇财政增加税收万元。 明确“共同体申请-乡镇规划-县级论证”工作流程,即由共同体提出初步申请,乡镇制定规划方案,经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统一论证后上报立项。统筹考量群众意愿、村庄实际、产业发展等情况,确定9个共同体进行“飞地”扩面。计划清理废弃宅基地及附属地块处,腾退建设用地亩,推动重点园区和项目加快发展。 临邑县创新“为民股份”,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采取“1+2+N”的工作模式,即:1个国有企业作保障,负责资本运营;2份合同保安全,村集体与乡镇国有公司、乡镇国有公司与县级国有公司分别签订资金合作协议;N个村庄齐参与,试点乡镇全部村纳入“为民股份”工作运营模式。县财政按照每个试点乡镇万元的扶持资金,对集体收入不足50万元的村,县财政1:1等额扶持。 按照“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思路,推动村集体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形成加入“为民股份”的第一桶金。今年以来,对全县12个乡镇(街道)深入开展村级集体资产的清查核资,清理各类土地0余亩,其中规模超亩的村12个,筹集资金近万元。 “为民股份”产生的收益分为两部分使用。一半收益用于成果共享,专项用于村级公益事业;一半收益继续投资滚动,转为村级追加资金,继续在平台运营,滚动发展,持续增收。 武城县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县财政列支余万元对49个党群服务中心、个党群服务站集中规范提升。对下沉党群服务中心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细化分类,同步落实首问负责制。目前,已累计受理解决群众业务事项余件。 推进力量整合,深化志愿服务。实施网格“微治理”模式,构建“共同体联合党委-行政村党支部-自然村网格-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体系,选配7余名党员胡同长、名党员中心户,累计为群众解决难题余个。打破行政村界限,在共同体内成立支志愿服务队。 推进资源共享,强化社会化服务。打造为农服务中心,创新设置农用物资供应、农用机械共享、农业技术服务等五大功能区,为共同体发展提供有力农技支撑。统筹整合多部门政策,引入社会服务力量,在共同体内开展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困难老人生活照料、暖心食堂等服务项目。 庆云县坚持党建引领、抱团发展。组建52个党建共同体,成立52个联合党委,实现个行政村全覆盖。把党建共同体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每名县级党政班子成员帮扶打造1个示范党建共同体。创新成立52个产业发展帮扶组。 坚持土地流转、结对共建。全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家,入社农户0余户、耕地1.9万亩,累计发放奖补资金余万元。开展党建共同体土地综合整治,有效整理废弃坑塘、河沟沿岸和盐碱荒滩等0余亩。 坚持搭建平台、服务共享。县级层面投资0万元建设占地亩的三农综合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发行相关政府专项债券1.88亿元,完成2.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可追溯体系,投资万元建设智慧农业平台,构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