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双双通讯员马俊良报道 开春后,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庆云县对相关田间沟渠进行了硬化处理,可供灌溉、排水两用,节水的同时实现旱能浇、涝能排。 □本报记者张双双 本报通讯员王凡存王嘉政杨慧迪 “二月二,修犁铧,喂饱牛,大家小户使耕牛。”虽然农谚里的犁铧和耕牛早已换成了现代农机,但忙碌的备耕照旧在此时拉开序幕。“得赶紧浇返青水。”2月21日,庆云县东辛店镇石高村村民高玉兴就听见“地邻”喊:“来水了!”他到不远处的水渠里一看,汩汩黄河水正欢畅流过来。 年前高玉兴家的小麦没浇“越冬水”,出现了萎黄干叶现象。按照农业专家的建议,他打算采取返青和起身拔节期两次水肥管理,不仅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还能避免小麦灌浆时脱肥。 庆云县是李家岸引黄灌区引黄最末端,黄河水从齐河县的渠首到达县内农田,足足要“跑”多公里。今年有效降水少,黄河水就变得更为珍贵。2月16日下午,李家岸引黄灌区引水闸前12台水泵机组开机运行。“当前黄河干流河道水位较低,自流引水条件困难,我们安装了18台引黄水泵,目前启动了12台,日供水量可达万立方米。”德州黄河河务局供水局局长李芹国表示。李家岸灌区管理局运行维护中心的徐丰玉介绍,引黄期间,他们巡逻的频率也增加了,要检查沿线67个口门和11个水位监测设备等运行情况,保证引水顺畅。 “全县范围内的河流总蓄水量达余万立方米以上,有效灌溉面积36.1万亩。”庆云县水利局水库运行维护中心主任杨书军告诉记者。在庆云县尚堂镇东郎坞村,一根长达米的铁臂伸展着,垂吊喷头转动,从沟渠里引入的黄河水就变成了水雾,喷洒到村民尹殿承包的0多亩麦田里。“这叫指针式喷灌机,只要设定好水量和时长,打开就不用管了。”东郎坞为农服务中心技术员杨朝山介绍,相较于传统漫灌,采用节水喷灌平均每亩小麦可节水50%以上、节省肥料20斤左右,再算上节省的人工费和电费,一季每亩至少能省下元。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yunzx.com/qyxlp/139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