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持家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持家之道 道理虽然浅显 但是要持之以恒地保持、传承却尤为不易 一旦做好 也将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子女受益匪浅! 而在庆云农商银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范玉超 的成长经历中 勤俭持家的家风故事 也是比比皆是 △工作中的范玉超 范玉超的父亲,是一位和气、善良、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那种一刻也闲不下来的勤快人。父亲平时除了下地耕作,农闲时节也去打工挣些家用。现今子女均已上班成家立业,父亲自己也已年过六十,但是仍然自己种菜、耕作、打粮晒谷。 父爱如山 父亲一向慈祥,很少责骂孩子,但是从不宠溺,他总说:“咱们农家子弟,就是要不怕吃苦、手勤、脚勤、脑勤,这样才能出人头地。”范玉超上初中那会,每年寒暑假,父亲都会让他们与他一起下地耕作,教导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天刚蒙蒙亮,父亲就唤醒他们,吃过早饭,与他一起下地农作。父亲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除草、松土、育苗,他们两只小手刚刚握住锄头,感觉有些吃力,但是看到父亲耕作时飞快移动的背影和时而流下的汗水,他还是奋力直追。好在熟能生巧,训练了一些时日,初三毕业时范玉超也能熟练地做一些简单的农活了。 虽然父亲现在年事已高 但是勤劳已经深深地沉淀到 父亲的血液里 流淌到他所操持的 这个家庭每个成员的心灵缝隙间 日渐濡染,终成家训,代代传承! 范玉超的母亲: 我们那一辈就非常节俭,衣服缝缝补补,做好再穿。现在条件好了,但是祖辈勤俭持家的家风不能丢。现在我还是经常教育孩子,一定要保持好勤俭持家的传统,儿子、媳妇和孙女也会把这一家风传承下去! 范玉超的母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村妇女,建国初期国家的贫穷落后,让母亲那一代人养成了勤俭的习惯。小时候,母亲平时身上总是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补丁衣裤,只有出去走亲戚的时候才会穿上没补丁的衣裤。母亲用节俭和智慧撑起了一个家,不仅给了儿女温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她的节俭深深影响着这个家族的一代又一代。 △范玉超的母亲将废弃的被褥重新整理缝补,给孙女做成新的被子。 在范玉超很小的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妈妈的针线筐和那台老旧的缝纫机。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没有多余的钱来买衣服,他的衣服总是在母亲的手里缝缝补补,这个针线筐和缝纫机仿佛来自未来世界的修复机器,把坏了的衣物统统复原。小时候虚荣心作祟,对有补丁的衣服充满了抗拒,又奈何他那时候生性顽劣,经常弄破衣服,只好硬着头皮让妈妈再次缝补。妈妈看出了他的心思,用她灵巧的双手把他的衣服缝上了小花小狗之类的图案,并语重心长的说:“娃啊,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就算以后有钱了,勤俭节约也不能丢啊。” 张朋 范玉超同事 平常范玉超非常勤快节俭,积极的工作,他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实际行动 范玉超成家立业以后,越发明白了母亲的用心良苦。如今在工作生活中,范玉超也是坚定响应国家的“光盘”号召,一粒米都不会剩下;工作中单面打印的文件,他都会细细的留下重复利用;每次开会带回来的文件袋、铅笔,他都会交给办公室发放给大家使用。 从小事做起,将勤俭持家这个老一辈留下的传家宝,发扬下去,让每一个家庭成员甚至身边的人去吸收、传承,范玉超一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勤俭家风。 范玉超 小时候,受父母言传身教,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成家立业,工作中我也始终坚持这个习惯,影响子女、同事、身边人,争取将勤俭节约的传统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徐凤先 供稿:马俊良 供稿邮箱:qingyunxinwen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病最好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专科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yunzx.com/qyxtc/37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