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安徽第一路”长江路

上世纪

90年代

水泥混凝土

路面

拓宽改造

双向八车道

沥青路面

因建地铁

2号线

半封闭

4年

在轨道2号线26日即将开通之际,

长江路精品提升工程

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

顺利完成,

于12月24日零点实现

全线双向主车道放行通车。

12月24日,紧跟长江中路主车道通车的步伐,长江西路改造也全面放行,西起五里墩,东至环城西路变得畅通起来。

记者在现场见到,长江路上主干道已经是车来车往跑得欢。由于是周末,除了个别路段行驶稍显缓慢外,整体通行状况较为顺畅。而且沿途的路面裂缝经过修复,重新摊铺沥青后"颜值"变高,公交站点区域和主要交口的道路有所增宽,这样市民行车经过时,感受是更加舒适和平稳。

过去,长江西路仅设快车道和人行道。经过改造,如今新增了慢行系统,为骑车出行的人提供规范安全的非机动车道。从今天开始,辅道也已经放行,市民可以骑车在长江路上享受慢行生活,体味"安徽第一路"的全新风采。为了确保通行安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专门增设约1.5米到2米宽的绿化隔离带,可以有效隔离不同类型的车辆,保障了人车分流。

长江路全线通车的消息后

很多询问

↓↓↓

1

为什么2号线还没有建设完成,

长江路又封闭修路?

2

长江路的改造施工,

会不会导致2号线延迟开通?

3

长江路改造时间大幅缩短,

会不会影响工程质量?

……

找到了业内人士,

专门针对提出的问题,

做详细的解答

↓↓↓

Q1

——为何不待2号线开通再改造?

——多方面功能缺失急需修补完善

"长江路为什么又要改造?"前段时间,不少市民通过朋友圈、网络论坛发出了这样的质疑声。对此,合肥市城乡建委副主任张超表示,长江路改造的需求其实十分紧迫,原因在于这条路的多种城市功能缺失,急需修补完善,铸就与"安徽第一路"名衔相匹配的精品工程。

众所周知,受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影响,长江路沿线路面开挖破损较严重,长江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功能不完善,已不足以满足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绿色出行需求。

此外,按照品质城市建设要求,绿化需要增加绿量并同步提升,路灯需要改造以增加照明度和交通安全,人行道和侧石需要改造提升。

长江路本次半封闭改造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一些不便,尤其是工作日早晚高峰期。施工中,不少市民又产生了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不等到2号线开通分担一部分人流之后再封闭改造?这样可减轻交通压力。

"城市建设管理需要科学化统筹,如果等2号线开通之后再改造,那么市民在迎接新的出行方式后,又将面临下一个时段的封闭阵痛期。"针对市民的疑惑,张超进行了解释,正是为了方便于民,尽早地还路于民,希望大家在享受2号线开通带来便捷的同时,又能享受到精品化长江路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所以,抢抓2号线开通之前的有利、恰当时机,与2号线收尾工作同步施工。

Q2

——长江路需要怎样去改造提升?

——还路于人并传承历史文脉

本次长江路提升改造工程坚持以"功能为主、景观提升、分类对待、突出特色"的原则,将"精细化、品质化、创新化、个性化"理念贯穿于建设全过程。

比如,从马鞍山路至五里墩段,在充分保证机动车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告别以往在长江路上行驶的颠簸感,适度压缩机动车道宽幅,增加2米宽机非分隔带,通过种植绿化、草坪等营造花境。

做足"绣花"功夫,做好市民脚下事,精品道路建设是体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提高市民出行的舒适度,市城乡建委结合城市窨井设施两年提升整治行动,将本次改造范围内的长江路窨井盖全部更换为防震降噪的新型宽边井盖,记者在现场探访看到,市民无论是开车还是骑车、步行,路过与路面齐平并紧密包容在一起的新型宽边井盖,再也听不到"哐当"声。

在人行道上,这种细节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采用的不但是防震减噪的新型宽边井盖,而且还是量身定制的"隐形井盖",新井盖披上与路面铺装的大理石一样的外衣,与路面浑然一体,行人已分不清脚下是路还是井盖。

在四牌楼和三孝口段的人行道还点缀着蕴含有"庐阳八景"历史文化元素的地雕。古筝状休闲座椅更是让行人流连忘返。

本次长江路改造,也是传承城市文脉、重释历史记忆的一次创新。

在现场,可看到机非分隔带两边的侧石每隔16米镶嵌一个融入包公文化脸谱结合徽州篆刻文化展示的"庐"字,再现了古庐州印记。道路中央隔离护栏和花池,采用市花广玉兰雕刻的花窗镶嵌中间,营造独属合肥人自己的城市形象和品牌。

此外,以种植梨树的形式,让历史名巷——梨花巷的文化底蕴重现长江路街头。

Q3

——如何做到改造项目提速又保质?

——民生工程落实在老百姓的口碑上

年11月10日夜间启动改造,原计划于年1月10日前、再提前到元旦前,最后赶在12月26日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之前放行双向主车道……长江路改造的工期一再缩短,主车道放行的时间,较原定工期缩短了半个月。

如何做到改造一再提速?这与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统一领导、现场调度和各方建设力量团结协作分不开,更是数百名一线建设者昼夜奋战的汗水结晶。

"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参与建设的相关人士表示,作为本次长江路改造工程的统筹调度单位,市大建办、市城乡建委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建立了每晚8:00例会、每周六上午9:00市级大型调度会以及根据需要随时召开的专题协调会等多项会议制度,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审计局跟踪审计制度、设计变更管理制度以严格控制政府投资,确保资金发挥最大价值;建立倒排工期制度,细化到天,采取两班倒昼夜施工,确保每天任务限期完成无欠账。

除了提速之外,还严把工程质量关。除项目监理单位之外,市城乡建委、庐阳区重点局、市市政处、蜀山区市政等各级部门,多方共管,以最严格的要求确保项目安全有序、按质按量进行,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加强巡查检查,严格文明施工管理,科学化设置围挡,保证群众的通行安全,不放过一个细节上的瑕疵,并建立严管重罚制度,发现问题现场立即整改。

比如,市市政处驻点长江路改造现场,牵头指导注浆工艺、沥青摊铺、宽边井盖加固等各项工序。市质安站抓细抓实,严把材料进口关,每批次随机抽检,残次品一律清退出场,将民生工程落实在让老百姓满意的口碑上。

Q4

——改造后的长江路会是什么样?

——引领城市精品道路建设新高度

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协作下,长江路将迎来一次华丽蝶变,历史与时尚齐聚,让人耳目一新。无论是在精品工程建设上,还是领导机制的创新上,本次长江路提升改造工程都很好地诠释了城市建设管理需要的"提质、提速、提品、提效"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

"改造后的长江路将成为‘城市双修’工程的示范项目,在设计理念上作示范,在工程品质上作示范,在技术创新上作示范,在工程管控上作示范,引领城市精品道路建设新高度。"合肥市城乡建委副主任张超说。

80后马飞家住三孝口,长江路的记忆对他来说是熟悉的,贯穿着童年、初中、高中到外出求学。"这条路更像是朋友一般伴随着我的成长,路边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我的回忆,踏上这条路便有了家的味道。"

在马飞的记忆中,这条路一直在变。受制于老城区的种种局限,长江路变得越来越拥挤,加上修建地铁2号线的缘故,长江路一直处于半封闭半通行状态,以致儿时的伙伴间"约饭",也都舍近求远。"现在好了,地铁2号线和长江路都修好了,出行也就更方便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出行需求选择开车、坐地铁或者步行、骑车,经济又环保。"马飞告诉记者,长江路能一次性满足这么多出行需求,实现了合肥人的种种期待。

长江路提升改造工程还没有最终画上"句号",接下去将重点完善慢行系统、景观绿化、路灯等工程。因2号线施工给长江路其他路段带来的路面破损和绿化缺失等影响,也将陆续进入修补阶段。

此外,长江东路改造工程已被列入年大建设计划。城市品质的提升在于建设,更在于精细化管理,长江路改造全部收官后,市政管理部门将建立长效化管养机制。

说起长江路,

合肥人总有一份

抹不去的乡愁。

倘若,

长江中路上的

每一幢建筑可以阅读,

每一个记忆可以触摸,

每一段乡愁可以流连,

那便多了一份暖意和温度!

这条“安徽第一路”的

前世今生,

下面的一字一图都会带给你

可触摸的记忆。

↓↓↓

抹不去的乡愁可触摸的记忆

——走读长江路

引言

作为“安徽第一路”,长江路可谓承载了这座城市的无限风光。单是两边的建筑名胜,就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且从东往西一个一个数起:时雍门,映典纪念碑,淮浦春融,洪家花园,三八布店,长江剧院,高家祠堂,合肥县国术馆,四十二中,小书院,华侨饭店,淮上酒家,相府园,庆云楼,邮电大厦,百货大楼,四牌楼新华书店,育新小学,工农兵纺织品商店,大书院,庐州营暑,合肥县学,长江饭店,张顺兴号,红旗旅社……

今天,听我为你从头道来——

1“安徽第一路”其实最早是指长江中路

今天的长江路包括长江东路、长江中路和长江西路,而大家习惯说的“安徽第一路”其实最早是指长江中路。

《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时雍门内有小东门大街、范巷口、前大街。年的《合肥城区一览图》记载,自小东门至西平门(今大西门),内有小东门街、前大街、西门大街三条道路。

年,从安徽临时省会立煌县(今天金寨县)搬迁到合肥不久的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在报纸上颁布了一条告示,为纪念抗战胜利,把合肥城里的3条道路分别更名为中山路、中正路和映典路。其中,中山路就是在三条老街的基础上改建的。

中山路的名字存在于年至年之间,但过去传媒不像今天这样发达,政府发布的资讯难以有效地传达到市民中间,何况过去合肥城里的文盲占了一大半,能够看报纸的只是少数人。而三条老街已经存在好几百年了,老百姓叫顺溜了嘴,大家仍然习惯称呼它的旧名字。

重新命名的中山路与过去其实没有多大改观,道路还是那么狭窄,路面还是那么破旧。

据老合肥们回忆,中山路大多数路段为石子路面,落水桥以东还是土路,东边自三牌楼开始,西边自金巷开始都是弧形的道路。

年的时候,因为道路狭窄还出过一档子事。警察局的一辆警车因为赶着公务,速度稍微快了一些,哪知迎面来了一辆自行车,赶忙一打方向盘,却一头撞进一家理发店。

这件事在合肥引起了很大反响,当时的报纸以《吉普车剃头,理发店遭殃》为题大肆渲染,社会人士强烈呼吁,要合肥县政府“拓宽街道,以壮观瞻,以利商旅!”

可惜的是一直到合肥解放,中山路也没有丝毫改变。

2曾经繁华的“中山路”

牛耘先生前曾给我讲过长江路的故事,他说以前的前大街最宽处也只有只有5、6米宽。小时候他们经常看到路两边的街坊晾晒衣被,把一根竹竿往对面人家的屋瓦上一搭,或者干脆两边拴上一根绳子,行人就在飘扬的“万国旗”下穿来穿去。

国民党的安徽省政府迁到合肥以后,路上开始有了汽车的身影。不过,当两辆汽车迎面开来的时候就好玩了,其中一辆车要找个稍微宽一点的地段停下,“礼让”另一辆汽车错车,然后才能够通过。

中山路从老的“张顺兴号”到井梧巷那一段最繁华,过去是买卖人聚集的地方,路两边开了许多店铺,著名的除了糕点铺,还有猪肉铺、药店等。

不过,中山路上著名的买卖还要数土布行,鼎盛时期,一溜排十几间铺面,做了半个庐州城的土布生意。

他问我听说过三孝口的镇火石吗?边讲解边拿出一本《合肥民间故事集萃》,让我看上面的故事。

过去中山路与横街交汇点(今天长江路与金寨路交叉口)有一块紫红色的大石头,约一米见方。当时路中间铺的是青石条,天长日久,都被独轮车压出一道深深的轴痕,但惟独那块看起来十分粗糙的大石头却一点痕迹都没有。

老辈子传说,那是一块镇火石,千万不能移动,否则就会发生火灾。所以即使在合肥解放前夕,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军队将中山路上的青石条悉数起出去修建碉堡时,也不敢触动那块大石头。

有一种说法,年拓宽这条路的时候,那块石头仍然没有搬走,被深深地埋在了地底下。

3多次改造,如今华丽转身

号称“安徽第一路”的长江中路,东起长江路桥,西抵环城西路,全程长.3米。

从年开始,合肥市政府逐年逐段修建、扩建该路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年至年,长江路经历了数次改造和扩宽,扩建后快车道宽14米,两侧慢车道宽各3~5米,分隔带宽各1.5米,人行道各宽5米。

其实,合肥的城市道路得到根本性改观,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就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西门那一带还有不少的草房,印象中路北边还比马路低不少,去旁边的巷子还要下几级台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车辆急剧增加。为了缓解拥堵的交通环境,长江路又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范围的改造。拓宽了车道,加装了人行隔栏,并对沿街店铺进行了整治。

至此,长江路不再是条狭窄的路,摇身一变,成为合肥最繁华的主干道。

赞赏

长按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yunzx.com/qyxtc/14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