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有很多有趣的村名,在这些名字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来由,你知道吗? 小编为你整理了十个有趣的村名故事,带你了解庆云历史里的那些事儿。▼东周村隶属庆云镇原是后张乡,原名铁菩萨庙,因周姓较多,又称周家庄,当时当地人称铁菩萨周家。 因村中有庙一座,供奉观世音等七尊铁菩萨,香火旺盛,此地还是卧龙冈的所在地,是旧庆云八景之一,“龙冈晴岚”。 人民公社大炼钢铁时,毁了四尊铁菩萨,后因极左思潮全部遭到毁坏。 ▼程太监位于庆云县城西南5公里。在明嘉靖年间,由庆云城西程家迁来程姓定居,村名小程家。 隆庆年间,程朝显之三子当了太监,该村逐渐称“程太监”。 ▼李泮池 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明永乐二年由洪洞县迁来李姓定居,因此处土地瘠簿,受的累大吃得苦多,故村名称李苦瓜家。 后有的人嫌村名不好,倡议改村名,因村前有湾,形似鱼池,故改为“李泮池”。 ▼雹泉庙 位于县城北8公里。明永乐二年,由洪洞县迁来李姓定居,取名“李双全”。 因该地带常有雹灾,故在村西修一座雹泉庙,庙宇整齐壮观,周围方圆约30余米。供奉雹泉爷,两侧有风、闪、雷、雨等神像。并立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庙会。远近赶会烧香的人很多,因而“雹泉庙”逐渐代替李双全。 年,此庙被扒。 ▼和尚家位于庆云县城北7公里。明末有阳信县迁来高姓定居,村名“高辛庄”。有一户人家孩子生病,曾许愿若孩子病愈,就让孩子皈依佛门,孩子病好,却又舍不得。为了还愿,就花钱买了一个穷苦孩子作为替身出家。 后来孩子成年,便带了两个徒弟来这里认家,从此相传为“和尚家”。 ▼张桃符位于庆云县城西南3.5公里。明永乐二年,张姓由河间县卧佛堂迁来,到庆云城西北建村,因该处桃树繁多,村名张桃木。 后迁居于此的户数越来越多,村名张家。 在每逢过年,张氏用桃板写春联(古为辟邪用的桃符)出售,故称“张桃符”。 ▼歪柳树位于庆云县城东北4.5公里。明代,由张芙蓉家搬来张姓定居,因此处有关帝庙堂,西边有大杨树两棵,得村名“双杨堂”。 相传:清代村中有个响马张三,盗了皇帝的金鞍玉器,皇帝下旨要灭掉该村。当官兵到此,百姓都说:这个村是歪柳树(因村前有一粗大歪柳树),从此双杨堂就改为“歪柳树”,即现在的东歪柳树、西歪柳村。 ▼ 王挂甲位于庆云县城东9公里。隶属常家镇,王姓在此居住。因村东头有关帝庙、土地庙,得村名“双庙王”。 朝内奸臣刘瑾想当皇帝,暗地与村前的全林寺主持空孟勾结图谋造反。正德皇帝亲率兵马佯称赴泰山降香,将该寺僧人剿拿,战斗结束在休息时,正德皇帝将铠甲脱下挂在双庙王村之树上,后双庙王逐渐叫成“王挂甲”。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韩信出征作战,经过庆云这里需要休息,就把自己铠甲脱下挂在这个村庄的老枣树上,因此得名“王挂甲”。 ▼王皇位于庆云县城东北16公里,隶属严务乡。明永乐二年,由寿光县迁来王姓定居。 有一天,皇帝选亲的队伍经过该村,有一个王姓姑娘看热闹,她抱着一只大公鸡,骑在自家的土墙上看,被选亲的头目看见。他们认为该姑娘是骑龙抱凤,一定是做娘娘的贵人,随即将姑娘抢入花轿,后因王姓姑娘受到惊吓,死于当地。但无论如何也是皇帝的嫔妃了,因此,该村就被称为“王皇亲庄”。 后又叫成“王皇家”,现在简称“王皇”。 ▼ 王醉酒 位于庆云县城东南17公里。明永乐二年由洪洞县迁来姑表兄弟10个,其中有一个叫王小的晚来一步,九个人已把地都划分完,因此王小未分到一寸耕地。 有一天,姑表兄弟十人在一齐喝酒,王小佯做喝醉,拿起劈斧与这九个人拼命要地,这九人马上答应了,挤出九顷耕地划给了他,王小所居这个村就因此得名“王醉酒”。 赞赏 长按白癜风反复发作怎么办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