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jc/191029/7572162.html 阜丰山距长春约二十公里,在长春西南方向。原蒙语名“巴彦济鲁山”或“巴迎吉尔克山”,意为“阜丰”,后汉语译名为“阜丰山”“富锋山”、“富丰山”,后来因其东有“大屯”村落而得名大屯山。自清嘉庆五年(年)长春设治至今,该山一直是长春西南的界山。 光绪五年,道士张本顺在阜丰山顶修建二层的道观——庆云观。是有文史记载的长春市最早的宗教场所,也是长春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道教宫观。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的娘娘祭,山上山下热闹非凡,方圆几百里的香客乘火车或马车专程前来进香,远至大连、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这几天每天都有从长春发往大屯专列,运送前来进香的香客。 同时各种商贩也云集于此,生意红火之极,其声势空前盛大,人多时每天有数万之巨。 曾经的庆云观香火极旺,闻名东北。但是,因为阜丰山石料开采,原本的庆云观于年被拆毁,这座长春曾经的道教圣地彻底消失。此事实为长春道教界的一大损失,更是长春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庆云观被拆毁后,与之相伴的庙会也随之中断,但是逛庙会演变为了赶大集,乡民传统节日赶集的传统完好的保留了下来,这就形成了今天远近闻名的富峰镇大集。 吉林省是道教大省,省内有许多全国闻名的道教宫观,如辽源市福寿宫、通化市玉皇阁、吉林市玄帝观等等,都有着厚重的历史。但是在省会长春市,却缺少道教活动场所。其实长春市历史上不乏著名的道教宫观,史册记载,除了庆云观外,还包括财神庙、关帝庙等,都是香火鼎盛,远近闻名。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拆毁殆尽,文革以后基本绝迹。在改革开放落实国家宗教政策时,其他兄弟宗教的被挤占废弃的宗教场所陆续恢复职能,然而长春市道教被拆毁的宫观却一直没有恢复。 庆云观被拆毁后,曾留下一块“戒律碑”,躺在在位于长春自立西街与飞跃北路交会处,沈达集团和富广场的停车场里,饱受风吹日晒雨淋,无人问津……这块石碑对于研究庆云观和长春早期道教历史有重要作用,只可惜目前无人保护,无人重视。 近年来一些道教有识之士在长春开枝散叶,弘扬道法。在长春也陆续复建起了几座道观,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绿园合心镇的三清观、朝阳乐山镇的长乐宫等等。 值得庆幸的是,曾经的阜丰山庆云观,并没有被人完全遗忘。现在长春道教界终于有人站出来,要复建这座长春最早的道教圣地了。这个人,就是张理明道长。 张理明道长自幼便居于大屯镇,在他小的时候,正是庆云观香火鼎盛的时期。对此,他的记忆极为深刻。据张理明道长讲,庆云观最后的一位道长姓王,经常骑着一头大牛给人治病,颇有仙风道骨。庆云观被拆毁之后,道士四散流落,王道长也被迫还俗。 有感于幼年得见长春庆云观的香火鼎盛,以及随后庆云观的消失和长春道教的衰落,张理明道长自认为有弘扬道法的义务。所以在机缘之下,他来到了吕祖的故乡山西省拜师学道,正式成了一名道士,在外修行多年。后来,他受师父的点化下山传道。曾想过在吉林省其他地方建立道场,但只因师傅曾有遗命,认为应该回到故乡长春大屯,复兴当年的阜丰山庆云观。 于是,他承师命回到了故乡长春大屯镇,也就是后来的富锋镇,立志要重建庆云观。为此,他投进了自己毕生的积蓄,甚至将老家的占地补偿款也全部拿了出来,在自己的宅基地内修建庙舍。陆陆续续的建了近四年,才有了现在位于富峰镇宋家村的新庆云观。 张理明道长曾经这样讲,他出家为道,就是为了弘扬道法,而复兴庆云观,就是他的使命。他已经将全部的财产尽数捐出,投入到复建庆云观当中。他想给长春的道教信众留下一个道场,也给长春的历史留下一段记忆,唯独自己不会留下什么。有生之年能让庆云观重现于世,就是他的最大心愿。 现在复建的新庆云观已经在吉林省道教协会获得批准,并且在省、市、区的宗教管理部门,也都进行了报备。只是在富峰镇本地,由于土地规划等问题,一直没有获得当地街道管理部门的首肯。张理明道长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此事,因为复兴庆云观,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使命,更应该是长春市的使命。他愿意为此付出一切! 希望张理明道长的愿望最后能够实现。也期待消失了60多年的庆云观能够重现世间。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吧…… 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转发分享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转发分享,以示鼓励!感谢你的阅读! 更多全国加油站租售信息和精彩文章资讯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