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刨木花的味道

作者:周彩霞(山东)

一个人漫步在乡间的林荫小道上,突然间一股久违的味道扑面而来,循着味道一路追寻,在一间新盖的大瓦房门口驻足停留,“哧哧”的刨木头的声音传入耳中。走进小院,四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映入眼帘,房子的前脸全部镶嵌的白色瓷砖,从房子的设计来看房主应该属于家庭富裕的人家。院落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在专心致志地刨着木头,那一圈圈木花弯转着纷纷散落地面,我忍不住上前拿起来放在鼻子上轻闻,香香的,甜甜的,熟悉的味道带着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回到那个儿时住过的小四合院。

那一年我8岁,父母积攒了多年的积蓄要盖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买砖瓦、买沙子、水泥还有木料等,一切准备齐全后,请来了建筑队开始盖房子。有推砖的,有推土的,还有拌沙子水泥的,小院内个个忙的不亦乐乎。唯独那些垒墙的师傅们属于技工,听说他们是工资最高的,其他人员都是做小工的,受累最大,工资最低,所以说手艺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掌握一门技术是一辈子的饭碗。由于正值夏季,盖房的时候最怕下雨,所以师傅们昼夜施工,大概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四间平房拔地而起,全家悬着的那颗心总算放了下来。接下来的工作是安装门窗和家具,那个年代都是请木匠师傅到家来做(也就是打家具)。清晨,天刚蒙蒙亮,家里来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听母亲说是请的打家具的师傅,让我以后叫他王叔叔。新盖的房间内堆满了工具,有斧子、刀、锤子、长短刨子、钉子、墨斗、锯以及铅笔和图纸等,还有师傅自己随行的换洗衣服等物品。一看这架势,一时半会儿做不完。父亲和母亲从偏房内抬来一张木头床放在北屋内,上面铺上了干净的被褥和床单,这是为木匠师傅准备的床铺。“王师傅,你凑合着住吧,盖房闹得啥也找不到,”母亲笑着说。不善言谈的王师傅笑着说:“不用客气,这就很好了,”边说边忙着收拾地上的行李放到床铺上。

虽然年龄小,但是我隐约听到父母亲谈起关于木匠的事情,我家是包轻工,也就是自己备材料,管吃管住,再按照打家具的多少收取工钱。吃过早饭,王师傅准备开工了,只见他身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劳动服衣裤,左耳朵上别着一根香烟,右耳朵上别着一根铅笔,香烟是用来休息的时候吸的,铅笔是用来做标记和画图纸的。他首先把搬来旧木凳当破木板的架子,然后去量门窗尺寸,量完后在纸上边写数字边设计样式(也就是现在的图纸)。这些准备完毕后,开始对木头进行测量,在不浪费材料的情况下用铅笔在木头上标记了不同的的记号,然后再进行破木等做家具前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那时候,没有电锯,破解木头的唯一办法就是人工锯木头,两个人一高一低伴随着“哧啦哧啦”的节奏声拉着大锯,细碎的锯末如同冬日里的小雪,像柳絮、像芦花,又像蒲公英一样在空中飞舞,随风飘动。拉大锯是个力气活,特别是遇到特别粗大的木头的时候,需要两个人特别用力才会破解的比较快,拉锯声、喘息声以及四处飞扬的锯末弥漫在空中,犹如正在上演的情景剧,惟妙惟肖。粗大的木头被破解了两半、四半,根据不同的家具需要破解厚度不同的的木板。由于刚破解的木板面很粗糙,只能用刨子刨出光亮平整的面板。为了亲眼目睹这些木头怎样变成家具的,好奇的我天天围在木匠师傅的后面看他们做活。特别是木工师傅在刨木板的时候,首先用眼睛瞄一下板子是否平整,厚薄是否均匀,然后再进行刨木。

木匠刨木头看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首先眼睛要准,厚薄度一定要均匀;其次是用力要准,一次性完成推刨才会使板面平整;再是技术要高,在面板取材上精益求精,才会做出既结实又美观的家具。当我看着木匠师傅弓着腰,拿起刨子用力向前倾的时候,我都会站在一旁默默观察,木花顺着刨子的前后推移,像浪花一样翻卷着倾斜而下。看着那一圈圈散落地面的刨木花,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捡拾起来提在手中,像女人的卷发,弯弯的;又像火锅店里的羊肉卷,薄薄的,捡起来放在鼻子上轻闻,一股清香的味道沁入心脾。那刨木花的香味弥漫开来,弥漫在整个院落以及很远都能闻到。

那时候,刨木花的用途还有很多,可以写字,可以烧火做饭,可以点炉子当“引柴火”,只要是火柴像蜻蜓点水似得轻轻一触,火苗就会“腾”的一下窜出来,木花被燃烧后,木花的火势旺旺的,还有股香香的味道。当在木花那光滑的平面上写字时,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写诗,可以写名人名言,可以写自己想说的话等等,随心所欲。我曾经无数次地把刨木花铺平,把自己喜欢的成语或是名言都写在上面,然后大声朗读,好像比在书本上读起来顺畅许多。特别是遇到背课文的时候,我都会一边背一边在木花上面默写,感觉思路清晰很多,背诵的也比较快,这些当时都成为了我学习的小窍门。如今回想起来,假如那时候自己写的东西装裱起来就好了,不仅是留作纪念,没准成为一种罕见的学习工具呢。虽然上学的时候用的书本都是用木头制成的,但是没有像在木花上面一样提高学习兴趣,现在想想,木花教学是否可以推广一下,这只是一时的想法而已,虽然这一切已经过去多年,但每当想起,心底还有种重新再来的冲动。时隔多年,刨木花已经非常罕见,或许只能在家具厂能够找到,木花还是和当年一样像浪花一样弯卷着,但童心未泯的我却再也无法找回那种深深的木花情。人变了,环境变了,激情没有了,唯有在残存的记忆中回首往事,回首那悠悠的岁月中走过的足迹,一切已是过眼云烟,物是人非。

大概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我家的木料在木匠师傅的精心打制下,一个个崭新的大立橱、酒柜、茶几、门窗矗立在我的眼前,新房子焕然一新。木匠师傅走了,我的刨木花情节也暂时告一段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非常怀念刨木花的味道,尽管邻居家打家具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拿回一些刨木花细嗅其香。

如今,这种上门打家具的生意越来越少,那种刨木花的味道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忘。原来的木匠师傅们年老的“退休”了,年轻的有的到家具厂打工,有的头脑灵活的自己开起了装修公司当起了老板。如今的盖房子都是需要装修公司设计,门窗、家具大都选择了品牌定制,那种古老的上门打家具的生意已经荡然无存,刨木花的味道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老木匠消失了,刨木花的香味却一直萦绕心头。不仅仅是怀念刨木花的味道,更是对童年往事的一种怀念。

多年之后的偶遇,我一边弯转手中的刨木花,闭上眼睛再次轻闻木花的味道,整个人沉浸在童年的梦中久久不愿醒来。一种刺耳熟悉的声音让我猛然惊醒,是拉锯的声音……整理了思绪后再回到院落内,木匠师傅看我全神贯注地拿着刨木花发呆,很是诧异。我上前和师傅攀谈起来。从谈话中得知,老师傅今年72岁了,家里有两个儿子两个姑娘,分别都成家独立过日子,家里只剩下自己和老伴两个人,日子虽然不像做大生意的人那样大富大贵,但是在农村来说算是中等家庭了吧。老师傅年轻的时候是个木匠,也是远近闻名的巧匠。“那时候,家里比较穷,没有点手艺怎么生活啊,所以我就跟着做木匠活的亲戚打下手,慢慢的自己也就学会了木匠活,”老师傅笑着说。年轻时候的老师傅脑瓜聪明,心灵手巧,他打出来的家具样式新颖大方,做工细腻,既结实又耐用,所以比较受雇主们的欢迎。那时候他家的生意非常红火,十里八乡的村里只要盖房子或是娶媳妇打家具,都是找老师傅来做,春天和冬天是最忙的季节,因为那时候盖房结婚的比较多,在这两个季节里,木匠活能够排到两个月下去。生意多了家里的收入也相对增长不少,老师傅家的日子过得更是红红火火。

老师傅年轻的时候做了一辈子的木匠,现在虽然“退休”了,还是时常拿出锈迹斑斑的刨子擦拭,或许这是木匠师傅对过去的怀念吧。“这是儿子新盖的房子,我亲自为他们打制门窗和些许简单家具,这也算是最后的念想吧……”老木匠师傅抽着烟说。孩子们都娶妻生子,做了一辈子木匠的老师傅总是闲不下来,总想着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尽管孩子们生活的很富裕,盖房子的时候雇了木匠师傅来做一些零活,但还是在老师傅的强烈要求下,房间内的木匠活要他自己来选料自己加工。他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孩子们留个念想,比如小孩子们坐的板凳,小椅子,以及厨房里面的柜子等,老师傅都是亲自去木料市场挑选了上等的板材,为儿子打制一些纯实木的家具。

“可怜天下父母心”,老人的心思儿子非常理解,但毕竟老人年岁已高,做起活来都是气喘吁吁的,特别是刨木头的时候,他要歇息好几次才能刨出一张完整的面板。“这个年龄了还非要做木匠活,不是说顺着为孝吗?他只要顺心就行吧,能做多少做多少吧,也是老人的一片心意”,从外面回来的儿子笑着和我说。重新审视整个院落,新起的大瓦房整齐地矗立院内,那些半成品的家具板面,刨子架下面散落的木花,还有那须发已白还聚精会神做木匠活的老者。我在想,等我有一天老了,还会对刨木花的味道情有独钟吗?我还能像老者那样追寻年轻时候的梦吗?我还会继续寻觅那久违的香味,寻找孩童时代的那种刨木花情结吗?心若惘然,人亦枉然……

一阵微风吹来,刨木花的香味更加浓烈。这次乡村之旅不虚此行,收获最大的是遇到了久违的刨木花,这种味道会永远鲜活在我的记忆里,每当想起,都会有种暖流萦绕心头。

作者简介:周彩霞,笔名红阳,博客名字我心依旧,热爱文学,喜欢用文字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庆云县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从年至年起先后在市电视台和电台新闻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同时,曾先后在《大众日报》《农村大众》、《山东工人报》、《德州晚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绿色连衣裙》、《爷爷的压岁钱》、《瓷猫》、《感触亲情》、《难忘庆云“围子集”》、《人的情商和智商》、《一百零三岁的的爷爷》、《缘来缘去》、《雪的记忆》等。同时,在网络发表文学作品余篇。

首届全国文学大奖赛征稿启事

(修改版)

即日起,《豫北文学》将举办首届全国文学大奖赛,参赛作品要求正能量,内容必须健康,而且没有在其他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专业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yunzx.com/qyxls/6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