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目前,中国粮食安全存在七大隐忧,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10年后中国将发生粮食危机,根本无法承受粮食安全引发的灾难。

一、城镇化加速粮食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到年末,我国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73.3万平方公里,比年增长11.6%。其中,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增长13.3%。

中国城市数量达到个,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个,县级市个。

从年至年,中国的城镇化人口从1.72亿人增加至7.9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9亿人,减少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7.4%,比年提高4.8%。

与此相对的是,乡村人口已减少到6亿人。从年到年,中国城市数量达到个,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个,县级市个,建制镇由个增加到个,人口超过千万的大城市达15个,而这一数字正在飞速增长。

在此过程中,大片良田被蚕食。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千公顷(16.83亿亩),比年减少千公顷(万亩),下降0.7%。其中谷物播种面积千公顷(13.93亿亩),比年减少千公顷(万亩),下降1.6%。

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全国耕地面积20.25亿亩。从年实际保有的20.25亿亩到年的18.25亿亩底线,两者间尚有2亿亩耕地的空间。换言之,这15年间我国耕地数量被允许减少2亿亩。有的专家推算,早在年,中国就己经突破18.25亿亩耕地的红线。

从年开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火热,伴随而来的是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开始大幅增长,这背后与中国耕地面积减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粮食缺口日趋严重

虽然从-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一边是粮食连续增产,一边是进口量不断攀升。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万吨(亿斤),比年增加万吨(33亿斤),增长0.3%。其中谷物产量万吨(亿斤),比年减少83万吨(17亿斤),减少0.1%。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年中国粮食累计进口万吨,较上年增加13.9%,我国粮食进口总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大豆累计进口万吨,稻米累计进口万吨,小麦累计进口万吨,玉米累计进口万吨;年中国粮食累计出口万吨,较年增加47.4%,其中大豆累计出口11万吨,稻米累计出口万吨,玉米累计出口8.6万吨,进口和出口总量双双创新高。尽管年进口粮食总量已超过了一亿三千万吨,超过了我国年粮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而专家预测,到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上升到5.54亿吨,但粮食需求大约为7亿吨,有近2亿吨的缺口。

与此同时,中国的粮食价格也在不断增长,年至今小麦和大米的价格分别上涨59%和69%,粮价的上涨也进一步推高了食品价格。

越来越多的进口粮涌入中国,引发了业界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在《经济学人》最新公布的《世界粮食安全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在42位,西方国家占领了全球粮食安全系数排行榜第一梯队。大大领先于中国的,包括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18位)和韩国(24位)。如今,中国的双脚已不可避免地踏上了海外粮食进口的疆土。

农业部的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粮食不够吃可以从外国进口,而且进口粮食价格比国内便宜”。

但我并不赞同这位官员的观点。因为,我国是个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人平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丧失粮食自主权,依赖外国,必然会引发粮食危机,到那时恐怕外国会卡中国的脖子,有钱人家也不会卖给我们,我们不得不防啊!

三、粮食市场被外国控制

美国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LouisDreyfus)是国际四大粮食跨国公司,根据英文名字首字母,人们将其简称为“ABCD”。四大粮商都是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跨国粮商,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都垄断性地控制在这四大粮商手中,只有他们可以定价。

这四大跨国粮商常常被称为国际粮食市场的“幕后之手”。这些国际巨头凭借资本与经验的优势,已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

目前,全球前10位的谷物出口国中,四大粮商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有9个。它们从种子、饲料、化肥这些最初环节直到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在市场几乎每一个层面都占据绝对优势。

由于四大粮商在农产品领域都有自己完整的产业链,一旦在目的国站稳脚跟,就利用资本优势迅速破坏该国原有的经营链条,使该国原有的粮食体系变为依附于四大粮商的一个环节。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路易·达孚就与中国有饲料和谷物贸易,并相当重视农产品期货买卖。从年开始,路易·达孚(北京)有限公司从中国政府手中获得玉米国内贸易的许可证后,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公开信息显示,路易达孚从中国出口玉米的业务持续增长,其在美国的棉花公司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棉花供应商。

嘉吉公司的对华贸易则始于年尼克松访华后不久。目前,嘉吉与中国的年贸易额超过50亿美元。过去几年中,嘉吉是中国玉米最大的买家之一,并已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嘉吉在华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链条基本搭建完成。

“早期进入中国市场之时,四大粮商在中国市场并没有设立工厂,而是以设立办事处的形式,以贸易业务为主,同时对中国市场进行多方位研究。”艾格农业总经理黄德均表示,四大粮商正式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在四大粮商中,ADM在中国的布局更为巧妙。上世纪90年代初,ADM就与中粮共同做油脂业务,包括发展“福临门”品牌食用油。在年,ADM就在中国大连建立了独资子公司,随后在广州和成都等地拥有了其他业务的工厂。

从年开始,ADM开始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并通过参股的方式进行全面布局。ADM还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30%的股份。一位国内粮食企业高管研究认为,跨国粮商投资我国大豆加工业是以销售外国内大豆为前提的。

ADM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30%的股份,却取得了其70%的原料采购权。这说明跨国粮商并不想利用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来赚钱,更不想冒大豆加工业的风险,只是想通过参股来获得进口大豆的话语权,把我国大豆加工业作为变现国际贸易利润的一个环节。

进入中国市场较晚的邦吉,在全世界32个国家拥有多个工厂,在四大粮商中,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产业链完整性而著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研究认为,在自由贸易体系下,资本渗透进农业,攫取了美国政府的大量补贴,从而得以在全球推销低价粮食。与此同时,各国在低价粮食的倾销之下,逐渐丧失粮食自主权。美国粮食巨头和美国国家政权结合而成的“粮食帝国”得以掌控全球的粮食主权。

年前后,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改革中,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储备体系。县级储备粮库与其他三级粮库一起构成国家粮食储备体系,承担着调节市场供求、平抑年际间粮食产量波动等多项重要任务。

自年后,因为逐步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基层粮库不再获得国家财政补贴,完全自负盈亏。这使部分粮库生产经营艰难,负债沉重。此时,面对实力雄厚的外资粮商抛来的绣球,不少基层粮库认为那是解困良方。

“粮食系统改制后,粮库生存一直比较困难,地方粮库多年来资金紧张,无粮存储,与他们合作,能够利用他们的资金为粮库带来收入。”东北某县粮食局负责人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了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对跨国粮商非常欢迎,还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出台相关优惠引资政策。”陆德认为,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和引资力度,只顾眼前,缺乏警惕性,助推了外资粮食企业在中国的产业链战术布局,他们之所以能够发展迅速,与此不无关系。

对于外资的图谋,中国并不是没有察觉。年初,海关总署就曾发出预警称:“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在加强。”并点名指出“丰益国际斥巨资进驻东北,这是当前我国在粮食生产和出口中值得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治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yunzx.com/qyxls/67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