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行政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化疗一直是传统的三大治疗肿瘤方法之一,一般辅助用于癌细胞已慢慢开始扩散的患者。但是许许多多胰腺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经常出于对化疗的恐惧而选择自行出院,认为化疗一定就会掉头发,还会全身不适。康付君告诉你,这些现象其实都属于化疗的常见副反应之一——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造成停药或被动减量的常见因素,同时也是化疗不能按时足量完成的主要原因。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化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对骨髓抑制的控制。

怎么判断是不是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通常表现是外周血中以白细胞为主的全血细胞下降,进而引起抗感染能力下降、贫血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有可能感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畏寒怯冷、自汗或盗汗、头晕目眩、面色少华、双足痿弱、腰膝酸软等症状;较为严重的骨髓抑制亦可导致感染、败血症、内脏出血等,因此,不少患者因为骨髓抑制而无奈被迫中断治疗,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骨髓抑制怎么治?

防治骨髓抑制在近代医学中主要的常用药物是细胞因子,全称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这种细胞因子是从植入人G-CSF基因的大肠埃希菌重组DNA而制得,具有与天然G-CSF相同的生物活性和氨基酸序列,可以促进粒系祖细胞的增殖、成熟以及分化,并且刺激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以及干祖细胞释放于外周血液中。

近年来,国内外对骨髓抑制的高危患者,在周期化疗后常预防性使用rhG-CSF,但该用药方法是否适用于亚洲黄种人,尚无循证医学的证据证明。

另一个方面来说,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虽然改善骨髓抑制作用迅速,但是维持时间较短,还可能会引起发热、骨痛等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加强化疗中药物引起的骨髓细胞受损,刺激恶性细胞生长。虽然不断涌现其他新型治法,但疗效仍然不尽如人意,因此很患者会寄希望于通过中医来改善化骨髓抑制,增强自身免疫力。

中医如何解读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现代医学中的病名,尽管目前中医各家对骨髓抑制的病机认识还不一致,但“虚”是基本公认的,且多数认为以脾肾二脏亏虚和气血亏虚为主。概括来说,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理基础就是中医中所说的”正气亏虚“。

中医认为,化疗耗伤正气,《黄帝内经》里说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邪主要包括”癌毒“和”化疗药毒“,癌毒之邪耗伤人体正气,在人体内积聚日久并耗精伤血,损及元气以致气血两虚;化疗药毒则可伤及脾肾,后天受损,则气血生化无源。除此之外,骨髓抑制还与患者自身的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患者常在化疗后出现头晕、乏力、腰膝酸软、耳鸣、面色苍白、纳差、心悸等症状,则说明属于以脾肾虚损、气血两虚为主的正虚之象。

从“治病求本”的角度出发,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应该从健脾补肾入手,促进气血化生,精血互化,扶正以祛邪。

哪些中医药可以帮助防治骨髓抑制呢?

膏方

膏方可以说是中医药最具治疗特色的方式之一,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剂型,有调、补、防、治这四大功效。

中医膏方需遵循“阴阳贵乎平、治病必求本”,首先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通过健脾补肾来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用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以健脾补肾为主的膏方不仅可以预防、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的骨髓抑制,还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安全性良好。

实践已证明在化疗的同时配合口服膏方,具有明显保护骨髓作用,可促进抑制骨髓象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方便服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十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黄芪

黄芪是中医中十分重要的补气中药,性甘温,入脾、肺经,善补肺脾之气,具补益气血之功效,有“补气之长”的美称。所以,黄芪对于化疗后的骨髓抑制也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出自金代李杲所著之《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当归”组成,是补气生血的代表方,该方“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裕生血之源;更用当归益血和营,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

研究发现,当归补血汤不仅可以促进骨髓细胞的增殖,改善造血微环境,还能促进增殖骨髓造血干细胞,同时抑制它的凋亡。当归补血汤不仅仅在改善肿瘤化疗骨髓抑制临床症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还可以提高外周血中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的含量,从进而减轻患者的骨髓抑制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康付君提醒各位患友,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咨询,或者自己的主治医师,找到合适自己的良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yunzx.com/qyxls/117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