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县政协《乡村记忆》版 村庄概况信家村,位于经济开发区南部,庆云县城南0.5公里处。东南邻东周,西北邻柳家。全村户,人,共有信、朱、于、解、刘、魏、苗、石、张9姓,皆为汉族。 村庄流变明永乐二年(年),信氏祖先自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取名“信家庄”。魏氏于年从乐陵西南魏家迁入;解氏于年从解集村迁入;刘氏于年从棉刘村迁人;石氏于年从平原县迁人;苗氏于年从本县苗辛村迁入;于氏于年从河北玉皇珍迁人;朱氏于年从乐陵县朱桥迁人。 民国时期,属庆云县第六区; 新中国成立后属解集区信家乡; 年建立人民公社,属解集人民公社柳家管理区; 年本县由河北省划归山东省,属解集公社; 年社改镇,村仍属之; 年,解集镇更名为庆云镇,村属之; 年7月,设立渤海路街道,村属之; 年8月,“两区一办”合并为庆云经济开发区,村属之。 村庄经济随着经济社会日益发展,信家村变成城中村,村民积极发展二、三产业,目前有人从事木材、建材、运输、服装经营等行业,有36人常年在塘沽、北京等地务工。年,全村人均收人元。 村庄文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村内道路硬化率%,绿化率90%以上。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8%。 新中国成立后建有村小学,年撤并,现学生就读于金书小学。截止年,全村大中专以上毕业生42人。朱洪祐于年考入德州师专,成为村里第一个大专生。 信家村曾有鱼鼓戏班子,20世纪50年代常到河北沧州等地表演,深受欢迎。 鱼鼓戏小知识 渔鼓又称道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原是道士们唱的曲调。源于唐代九真、承天等道曲,历代相沿,成为比较流行的曲艺形式,山东境内的不少地区,常有艺人演唱。演唱时,主唱者怀抱渔鼓、手持简板击节说唱,进行各种抒情和叙事表演。 渔鼓,又称道筒、竹琴,宋代已出现。渔鼓用竹筒制作,筒长65—厘米,鼓面直径13—14厘米,一端蒙以猪皮、羊皮或油膜(猪膀胱膜)而成。 演奏时,左手竖抱渔鼓,右手击拍鼓面。指法有“击”(四指同时拍击)、“滚”(四指连续交替单击)、“抹”(四指击鼓止音)、“弹”(四指屈指连续交替击弹)等。 年建立村党组织,历任支部书记:刘文升、信书亭、朱希良、朱希发、信之荣、信书利等。 年,获德州市计生协会“计划生育工作模范村”称号;年,获德州市计生协会“计划生育工作典型示范村”称号。 朱希孔(—),在盐山五营盘战斗中牺牲。 解刚、解强、信书成均为通背劈挂拳第九代传人,受业于著名武师董振照先生。 图片来源网络 通背劈挂拳 通背劈挂拳是流传于河北省孟村、盐山一带的传统武术拳种,此拳演练风格独特,行拳以掌为拳,动作工整、舒展,劲力畅达,力猛沉实,刚柔相济,讲究放长击远,大开大合,正劈反挂,势如破竹。是祖国不可多得的宝贵武术文化遗产。 通背劈挂拳原称“通背长拳”、“抹面拳”或“披卦拳”,“披者,打开、破开之谓也,卦者,八卦,伏羲氏所创也”,顾名思义,披卦者,指打开,破译八卦变化之玄奥也。讲究“力发于腿足,顺于腰,通于背,达至两臂”,后人传承至今,故称通背劈挂拳,劈和挂为本拳的两大功法,它们有机的结合成为通背劈挂拳实用之核心。 庆云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总监制:王洪亮 监制:高红星 中心主任:刘志远 中心编辑:张国凤 来源:县政协《乡村记忆》 线索提供- 投稿邮箱:zhihuiqingyun .北京比较好的治疗白癜风医院白颠疯是怎么引起的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yunzx.com/qyxlp/13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