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概况 村庄概况:杨和寺村,位于庆云县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西靠文侯齐村,东北邻徐家村。全村户,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共有张、王、吕、赵、马、田、胡、徐、任、刘、崔、杨、李、路14个姓氏。耕地亩,人均1.41亩。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灌溉率达95%。 村庄流变 村庄流变:全称“杨和尚寺”,缘于村南有一寺院.相传为唐代所建,因主持僧家姓杨,故多称“杨和尚寺”,久之遂成村名,简称“杨和寺”。 年国民党统治时期,为第四区杨和寺区公所所在地;年,根抗抗日战争需要,四、五区合并为三区,村属之;年,日寇在此安设据点,年撇走;年,属三区尚堂区大店乡;年,建立人民公社,属尚堂人民公社杨和寺管理区;年,为杨和寺人民公社驻地;年后,庆云县由河北省划归山东省,仍为杨和寺公社驻地;年,社改乡,为杨和寺乡驻地;年8月,杨和寺乡并入中丁乡,属中丁乡至今;年,与徐家村合并为杨和寺社区。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吕延田(-),阳信流坡坞战斗中牺牲;张树德(-),北京外围战斗中牺牲。 村庄古迹 杨和尚寺:位于村南,相传为唐代所建,现已无存。“文革“前村里有一大铜钟,据说原悬于庙内的古槐上,上有铭文,为唐朝铸造,"文革"期间被砸毁。 古井:明代前所挖,今仍存。 烽火台:古代边疆戍兵用烽燧(即烽火)报警而建筑的高土台,称烽火台。因烧烟常用狼粪,又名狼烟台(即现在的边防哨所)。村南原有一烽火台遗址。 长城堤:也称齐堤,南从阳信县王坤兮入境,由西郎村北迤逦东行,经大勾村南、西仓村北、鹚鸪王南、李赤诚村南、堤南刘村北、仁和刘村南、后丁村北、文侯齐村南、杨和寺村中至东梁村前入无棣境,我县境内全长15公里,堤基宽约50余米,高度原筑约5米,现多已平毁,仅有个别地方还能看出旧址。在该村有二万方米,现剩残壁,高处有丈余,矮处五尺。素有“北修长城防匈奴,南修长城挡洪水”之说。 庆云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总监制:王洪亮 监制:高红星 中心主任:刘志远 实习编辑:李美帅 来源:县政协《乡村记忆》 线索提供- 投稿邮箱:zhihuiqingyun .白癜风医治中科医院专家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yunzx.com/qyxlp/13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