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来临,气候凉爽,侗族群众都要在鼓楼吹芦笙,以喜庆秋收。每到处署时节,庆云镇每个村寨的群众筹资请芦笙艺人到鼓楼制作芦笙,自发组建芦笙队伍,在各自鼓楼内吹响芦笙庆丰收,比试技艺。 近日笔者在周边鼓楼据悉,芦笙是侗族最爱好的乐器之一,在侗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庆秋收、喜迎佳节等,都从不缺少它。以至于有鼓楼的村寨,都得修建专门的“芦笙台”。每个村或自然寨子里都有芦笙队,以前每逢正月和秋收,村寨子的芦笙队在晚上走村串寨打擂台吃相思。侗语称之为‘为夜’,意思是一个寨子与另一寨子的芦笙队组织比赛活动,是侗族人集中的交际机会。 村子之间比拼实力,小伙子施展个人魅力,保持民族团结。扛芦笙“为夜”或去参加正规比赛时,一口气吹三曲,芦笙队路过邻寨要吹的《过路曲》、到了目的地吹的《进寨曲》或寨主吹的《迎宾曲》、打擂台时两队互吹的《比赛曲》。 芦笙是一种传统的簧管乐器,在我国,有许多民族都喜爱芦笙。而侗族人民对芦笙更是有着深厚的感情。以往,芦笙艺人是侗寨里最受人尊敬的职业。芦笙艺人是世代相传的职业,从不外传。 当今芦笙制作仍然是一项十分繁琐的手工技艺。芦笙是侗族竹制吹管乐器,由笙斗、笙管、共鸣筒、簧屯(簧舌)、箍等部件组成。笙斗由木制呈葫芦瓜状,上接一段小竹管供含吹,竹制笙管分两排呈60—80度角插入笙斗,竹管在笙斗内安装铜质簧片,每根竹管均在按近笙斗处开1个音孔,再以篾片或麻线捆束。 笔者亲临芦笙艺人石甫妹勤,问他芦笙的制作方法有哪些?他毫不保守地说:“芦笙制作大致有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做簧片。先用木炭火把铜加热、熔化,然后轻轻地打成薄薄的片。这就做成了簧片,也叫簧舌。芦笙发音的高低取决于簧舌的长短与厚薄。第二步是做笙管,它是用青竹、黄竹或者白竹来做成的。在笙管上钻有圆形的按音口。第三步做笙斗,也叫气斗。它一般是用杉木来做。先把做笙斗的两个木块的中心挖空,然后再把它们粘上或者箍捆起来。第四步是做共鸣筒。它是用南竹管做的。有了它芦笙发出的声音就更响了。最后,把各个部件细心地组装起来,这样一把芦笙就做好了。”传统的芦笙一般是六个管的。另外,还有单管的芦笙,人们管它叫芒筒,它是一种低音的芦笙。此外,芦笙还有大小之分。最大的芦笙有五六米高,最小的只有二、三十厘米。制作芦笙后,最关键是校音,将一队十几把乃至上百把芦笙的音调统一起来,它有四个声部:高、中、低。侗族有个传统把芦笙声部16个调分配到村寨鼓楼,分别是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和十五大、小声调,不能重复。利于比试技艺,利于民族团结,争夺冠亚军更加热烈。 每当到了处署时节,庆云村寨的各个鼓楼,大小芦笙济济一堂,充分展现侗寨悠久的芦笙文化魅力,也是侗寨的芦笙文化得以挖掘和传承,给更多游客带来原生态民族文化大餐。 心灵.夜话 投稿邮箱: qq.白癜风趁早治疗白癜风怎么能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yunzx.com/qyxjd/1815.html |